“现有土地向外承包,有意者私信跟我联系”“有地对外出租,每亩700元”......一张配图,几句文字,包某以承包土地为由,在朋友圈发出了“小广告”。
袁某、曾某等7人信以为真,签合同、口头协商承包土地、交承包款,金额24.8万余元,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陷阱。那么,包某用了什么骗术骗了这么多钱?随着案件的审理,一切水落石出。遇事留心眼,谨防有骗局包某现年26岁,家在四师六十七团,本应该勤奋上进的年纪,却深思如何套路别人,动了土地承包“致富”(诈骗)的歪心思。
先发朋友圈,再带人看地,在一番忽悠后,签订《土地承包合同》,就这样,一些受害人没有认真求证,就给包某支付土地承包款。随着屡屡得手,包某也是愈发大胆。骗局一:发出小广告,静候“有缘人”袁某通过微信,与发布“现有土地向外承包,有意者私信跟我联系”的包某取得联系后,二人签订了《土地承包合同》,约定:袁某以每亩900元的价格从包某处承包土地45亩,袁某向包某支付土地承包款4万余元。实际上,包某仅有15.4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,其余土地未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,骗取了袁某29.6亩土地承包款,共计2.6万余元。包某与李某通过微信联系,谎称其有65亩地对外出租,二人商议以5.6万元的价格承包该65亩地,李某支付了土地承包款5.6万元。
骗局二:主动打电话,设下诈骗陷阱包某主动联系许某,称其有42亩地准备外包。后双方签订了《土地承包合同》,约定:许某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包某处承包土地42亩,许某支付土地承包款2.9万余元。11月,包某又欺骗许某,将20亩地承包给许某,且将该62亩地的承包时间改为三年,许某再次向包某支付土地承包款3.5万余元,余款到2023年秋收后支付。包某骗取许某土地承包款共计6.5万余元。
包某主动联系曾某,对其谎称有42亩地向外承包,后又谎称有30.8亩地向外承包,骗取曾某土地承包款、犁地款共计5.1万余元。包某与有承包土地意向的被害人张某联系,双方签订《土地承包合同》,张某先后两次,将40亩、20亩未取得经营权的土地承包给张某,骗取2.6万元。骗局三:谎话连篇,亲人土地都要外包包某联系张某,谎称其叔叔的30亩地欲对外承包,张某向包某支付了土地承包款0.7万元。包某主动联系冯某,谎称其岳父的15.4亩地要对外承包,冯某同意承包该15.4亩地,向包某支付了土地承包款1.6万元。
骗局终败露,包某来投案受害人拿钱承包土地,为明年种地做规划,却是一场空,袁某等人细细琢磨,发现此事有蹊跷。包某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向被害人袁某、许某、曾某等6人支付赔偿款5万元,与6人达成了还款协议,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。2022年11月,包某主动投案,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。法官说法被告人包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骗取被害人财物共计24.8万余元,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,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。被告人包某主动投案,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,属自首,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;其在案发后,退赔了被害人的部分损失,与被害人达成了还款协议,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,依法酌定从轻处罚;其自愿认罪认罚,依法从宽处理。2023年4月28日,伊宁垦区人民法院对该案审理完毕。包某犯合同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五个月,缓刑三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。来源:澎湃新闻